留学黑中介推荐野鸡学校保录取 巧立名目乱收费
近年,随着出国留学的人不断增加,市场上留学中介的竞争也逐渐进入白热化,仅北京就有上千家大大小小的中介机构和众多的留学顾问。面对市场,他们花尽心思招揽学生,其中不乏有人利用各种营销噱头吸引客户,使一些学生和家长稍不留神就落入各种黑中介精心布下的陷阱之中。
在各种五花八门的陷阱中,最为诱人的当属一些中介公司给出的保证录取的承诺。然而,不少学生和家长却殊不知这些能够100%录取的,其实只是些“野鸡学校”。所谓“野鸡学校”是指无法颁发受认可的证书或文凭的院校。在欧美很多国家,单独的个人都有权利开办大学,任何人都可以在政府部门注册成立学校,向他人颁发学位,也正是这样的便利让海外的野鸡院校泛滥。为了可以招收到学生,这些学校把黑手也伸到了中国市场,一些“黑中介”就是他们招生的主要工具。“黑中介”用保证录取和不录取不收钱的噱头,吸引顾客签约,然后再向家长宣传合作的野鸡学校,说服他们申请。在他们的“包装”之下,这些不入流的学校仿佛每一个都是顶级学府,受无数组织机构认证。然而,当一些学生拿着学校颁发的签证文件办理学生签证的时候,签证中心却以学校是“野鸡院校”为由给予拒绝。
如今,在美国一所正规大学读大三的中国留学生小龙就曾有过被“野鸡学校”录取的经历。2011年,眼看就要高中毕业的小龙学习成绩属于中等,经过跟父母商量,他决定到海外去读大学。为了能够如愿以偿,小龙选中了一家承诺一定能够有院校录取他的机构。在提交了申请信息半个月后,小龙就“如愿”被美国的一所“知名大学”录取。但随着飞机的降落,小龙踏进校园的第一天就傻了眼。这家所谓的大学只不过是几栋破败不堪的大楼,既没有图书馆,也没有操场,甚至连餐厅都没有。放眼过去,全部都是中国学生,就好像是开在美国的中国大学城。在这里,甚至连老师也大部分为兼职。小龙尝试跟中介联系,但中介却以各种理由搪塞,再后来索性不听小龙的电话。一年之后,小龙通过转学的方式,去了正规的学校学习。如今尽管已经过去三年,但小龙依然心有余悸:“当初我跟学校提出转学申请的时候,学校任何人都不给我支持,甚至不愿意给我开具成绩单和推荐信。同时,因为我的学校是野鸡大学,我在校学习的课程根本没有正规学校承认,转学的时候也没有太多好的选择。以后出国一定要擦亮眼睛。”
除了推荐“野鸡大学”,很多黑中介都还通过低廉的服务价格,诱骗客户签约,然后再通过各种“附加服务费”来巧取豪夺。文件翻译费、国际邮寄费等看似名正言顺的收费,但价格却往往翻倍。此外,他们还会不停地暗示学生的申请有短板,说服他们缴纳一笔“认证费”;有些机构则会通过说服家长选择额外的语言课程来牟利,价格也往往相当昂贵。此时的学生家长大多早已没有了任何议价的能力。
希希是一名来自北京的高三学生,她在美国大学入学考试SAT得到了2200的高分,并且在科目考试中得到了三门满分。在她看来,只要能进入美国前三十名的大学就心满意足。由于家庭条件所限,她选择的是一家收费较便宜的中介机构。签约后,留学顾问跟希希“认真”地分析了申请条件,最后得出结论:希希只是一个有分数而没有特色的学生,这正也是她赴美申请的最大“短板”。如何打造出特色呢?留学顾问给出了建议:参加“经历打造”项目。但希希拒绝了,因为短短2周的课程,机构却开价4万元,这比已经缴纳的中介费还要昂贵。可是,令她始料不及的是,留学顾问在此后几乎每天都会打来电话,大谈各种拒绝的“危害”。再后来,由于希希的坚持,留学顾问索性对工作表现出怠慢,直至希希的家长做出妥协。然而,待到课程开始,希希才发现,其实所谓的“经历打造”只不过是一次山区探访活动,更谈不上特色。
一些对于价格不敏感的家长,往往更在意服务机构是否专业,工作是否细致。因此,不少机构提出了“一条龙”或者VIP服务,让家长一次缴费就能获得留学申请以及其他延展的服务。然而,细细研究和对比,不难发现,这些所谓的VIP服务,其中不乏鸡肋,甚至有些最终都难以兑现。
朱先生家境殷实,因此为独子明明选了一家高收费的留学机构,认为物有所值。从孩子出国前的准备工作,到留学申请,甚至出国之后学习情况,留学机构都承诺会一直跟进。然而现实却是,当明明拿到了学校的录取通知,留学机构的服务也似乎戛然而止。而诸如帮助朱先生寻找孩子学校附近的监护人,每月发邮件或者打电话到孩子学校了解学习情况等承诺均未兑现。尽管如此,当服务期满一年,这家留学机构依然找到朱先生商谈续费事宜,但问题是,一年内,这家公司其实只与学校正式联系过一次。
很多留学机构一直标榜团队成员都是海外名校毕业的高材生,且与院校的关系非常良好。他们还经常把员工与海外院校招生官见面的新闻和各种名校的录取案例放在网站首页,有些甚至宣称自己就是某海外名校在中国唯一指定的申请机构。而这,总难免让不少学生和家长怦然心动。可是,这些资源究竟是真还是假呢?
一家留学机构在自己的网站上标榜,某年有10个学生被哈佛大学录取,但查询哈佛公布的数据却不难发现,当年哈佛在中国录取的本科生只有7名。现实中,类似的留学机构造假现象绝非偶然。有些是直接编造成功案例,有些则是将别家成功的故事印在自己的“马甲”上。
李女士就是这种虚假宣传的受害者,虽然与留学机构成功签约,但是发现被骗的她还是毅然与这家机构闹翻。原来,在签约之前,留学机构的负责人曾给她展示了自己与多所学校招生官的合影,并且承诺自己与招生官关系非常密切,可以为申请提供诸多便利,这令李女士大感放心。然而,在服务中李女士却感觉到了异样。“别说加大录取可能,就连加塞安排面试都做不了。”而这,也令李女士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说到底,顶级学校的录取根本就不是哪个机构就能左右的,最重要还是要孩子自身的条件达到了才行。”
除了以上几种,市场上的中介陷阱或许依然很多,学生和家长更要多加甄别,政府监管已显得迫在眉睫。充分了解留学机构的资质以及合同的细则是预防各种侵害的第一步,而一旦在服务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与服务机构保持沟通就显得格外重要。一旦产生纠纷,寻求政府相关部门的帮助或许是最佳的选择。